被点名的小产权房,另一面统计数据Henze了

7号看房团    2022-05-09    145

7月15日新规限牌升级换代;2月8日颁布辅导“二手货房价”;2月22日围追堵截分手购房安全漏洞;4月28日小产权不许转让进行买卖、不许缔造盖印章,即使当夜扣押新闻报导中牵涉的中介机构店面.....

7月15日新规限牌升级换代;2月8日颁布辅导“二手货房价”;2月22日围追堵截分手购房安全漏洞;4月28日小产权不许转让进行买卖、不许缔造盖印章,即使当夜扣押新闻报导中牵涉的中介机构店面......

从非官方到各路媒体,调子高度一致,深圳非官方开始破题房价,不再是“傻子”一句空口号。

这意味著,2021年仍旧想在深圳房价里“搏杀”套利的方式再也行不通了,货品房没用,小产权也没用!

1

非官方明令禁止进行买卖,小产权全盘“被锁”

深圳十次热搜,八次是因为房价。

万人抢新房上热搜,经营贷流入房价上热搜,千人抱团炒房上热搜,现在连小产权暴乱也上了热搜。再这样下去,估算深圳明年都可以在博客上开辟出一个热搜专栏了。

深圳小产权冲上热搜,其实不是第一次,而且也是涨价了的原因。

今年6月,第一财经就曾经报导过小产权方面的消费市场,“产品价格成交量非常活耀,产品价格再次出现大幅跳水,每套小产权房自四月份以来,每周售价上涨十万元左右,并且每天消费市场成交量旺盛的时候能够卖出二十多套。”

打开凤凰新闻报导,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报导里明确还提到,在2015年之前,市面上主流产品的小产权房总价大约是6000-8000元/㎡不等。但是到了2015-2016年小产权房总价涨到1.5万-3万/㎡。

只不过2020年6月,大家的注意力只关注深圳五二手货货品房消费市场,忙着打新盘,忙着下车好学位房,忙着搞抵押经营贷。

因此此次引起这么大面积的轰动,不过是被中央电视台全盘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罢了。

较之“成交量活耀,产品价格大幅跳水”的字眼,明显中央电视台严厉批评“上涨50%”的产品价格感官更加暴力,加上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打压,深圳五二手货房消费市场趋于横盘、摸瞎进行买卖的状态,自然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此次中央电视台报导,明确给出了一个跌幅“50%”。

那么到底哪些小产权跌幅涨了50%的?

小产权房主要包括宅基地农民房、乡政府奶坛房、地产商合作建房、军产房大证房。

而其中进行买卖风险最小的是乡政府奶坛楼,此次大盘跌幅明显的最主要的就是指这类小产权。

比如说沙井的万碾子山区、翻身的海乐社区、龙华大浪的福轩居委会等。

现在深圳房价是见谁入局就打谁。

二手货房冒尖,成交量数据就不让公布,小产权突出,自然也就不能谈了。

之前五二手货房无独有偶,非官方研究琢磨了好久才出手,但此次面对小产权的情况,就迅速很多了。

被中央电视台严厉批评的第二天,龙华大浪街道办就出了公告通告。

特别强调各股份公司不得进行小产权房进行买卖,不得为小产权提供缔造,加盖印章。

并且4月29日,深圳地税局也重提2016年2月18日的一则通告,特别强调各区地税局、新区综合办,市登记协会、法学会,各登记处、律师事务所明令禁止为违法建设提供登记、缔造。

既然连公正,缔造都没有了,这就意味著小产权算是全盘被锁住了,下一波大盘估算也遥遥无期。

而且如果私底下还是要继续立定进行买卖协定,那么很有可能协定就不受法律保护了。

因此私底下已经买了小产权的,就真的只剩下居住属性了。

2

为何小产权火热?有价有市!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产权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暴乱,就如同当初疫情高峰期,深圳的货品房消费市场还能逆势上涨一般。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大环境迫使投资客抢买小产权。

从今年7月开始,深圳货品房宏观调控一直收紧,限牌升级换代,限价升级换代,贷款严查,二手货辅导价等等,导致大量资金出口受阻,购房人买房资格受限,需求被压缩。

而小产权属于乡政府和地产商合作开发,进行买卖不占用深圳的购房名额,于是购房者的注意力便转移到小产权上来。

二是深圳此轮大盘,把货品房和小产权的产品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开。

在一些新区中,小产权的产品价格和同新区的货品房较之,房价只有而其二分之一,即使更低。

较之于深圳货品房购买者首付款达数百万元还要背负三十年还贷压力而言,小产权房的高性价比,对深圳绝大部分低收入的刚需购房者来说,是有致命的吸引力的。

比如说今年7月龙岗西乡的小产权房,麻布居委会两套两房小产权申报总价115万,三房138万;华侨居委会两套三房申报总价150万。

而深圳的货品房,不管是龙岗、南山的还是坪山的,150万总价几乎无房可选。

另外,再加上后期旧改拆迁的强烈预期,这就导致了小产权产品价格再次出现了异动。

因此深圳人强力的买房需求,小产权业主想要更高的回报以及下车门槛越来越高的货品房这三大因素,给小产权的进行买卖消费市场提供足够的土壤。

另外根据今年深圳特区报透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初深圳全市住房总量增加至约1082万套(间),户均套数达到约1.13套(间),人均住房面积达27平方米;累计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约50.63万套。

这些房子,看似容纳深圳约2200万常住人口是足够的,但实际上远不够。

因为2020年这1082万套房子,其中城中村包括507万套,保障房51万套,工业宿舍183万套,公寓等其他住房97万套,单位自建房55万套,而真正的货品住宅只有189万套左右。

而且较之2018年只增加了17万套房子,减少了3万套城中村住房。

如果按照这样的消灭速度,五百多万的小产权房需要花上上百年的时间,而住房需求,肯定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那么短期内的住房需求,仍旧需要依赖这些小产权房,尤其是中低层收入的刚需人群。

这就意味著,在未来五二十年内,深圳的年轻人仍旧会选择这样的房子。

有人提议小产权转正,你们认为呢?

网友评论